1917 年 4 月 1 日拉格泰姆革新派 Scott Joplin 与世长辞,今年正值其离世一百周年之际。当时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美国卷入一战,而非这位曾经红极一时的作曲家的离世。Joplin 的葬礼处理得相当低调,相关报道寥寥无几。这位大师生前要求死后的葬礼配乐为其最著名的“Maple Leaf Rag”,但其遗孀认为如此欢快的音乐用作葬礼不合时宜。Lottie Joplin 对此决定抱憾终身。

 

他的音乐,宽泛而言拉格泰姆,在20 世纪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一直处于蛰伏期。但是Joplin 的切分音,复杂的创作,比如说“Sunflower Slow Drag”、“Elite Syncopations”、“The Entertainer”、“The Cascades”, 当然还有“Maple Leaf Rag”,一直影响着我们。

 

学习拉格泰姆

 

在流行和爵士歌曲当中,都穿插有小段的这种怀旧风格,许多歌曲甚至在曲名中就注明了“拉格”。乡村蓝调吉他手录制了一些简化版的拉格泰姆曲调:Mississippi John Hurt 的“My Creole Belle” 就是在J. Bodewalt Lampe 和George Sidney 创作的“Creole Belles” 节选基础上完成的;Reverend Gary Davis 灌制了一首简版的“Maple Leaf”, 名叫“Make Believe Stunt”。其实,在六七十年代拉格泰姆复兴之际,许多原声乐手演奏的都是很纯正的拉格泰姆,比如David Laibman,Eric Schoenberg, Stefan Grossman,Duck Baker, Guy Van Duser, Ton Van Bergeyk, Lasse Johansson 等。其中,Dave Van Ronk 于1963 年所录制的“The St. Louis Tickle”特别值得一提。(当今指弹大家Mary Flower 甚至还专门出了一张拉格泰姆教学DVD。)

 

在拉格泰姆这一流派的鼎盛时期,Joplin 主宰着乐坛,当这一流派回归之际,Joplin 再度称王。尽管“Maple Leaf Rag”一直未被遗忘,但这首曲子再度成为这一流派最具代表性的曲作。指弹演奏家Pat Donohue 说:“这首曲子是人们一听到就会很喜欢的曲子,我一直都在寻找这样的曲子。”

 

1 8 9 9 年, J o h n S t a r k a n d S o n o f Sedalia 发行了“Maple Leaf Rag” 这首曲子,发行地位于密苏里州,当时Joplin 也住在那里。每卖出一张,创作人将收到一美分的回报。Stark 宣称“Maple Leaf Rag”销量超百万,需求丝毫未减,虽说这样的销量在Joplin 有生之年并没得到证实。不管怎么说,单凭此曲所赢得的版税已为Joplin 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Maple Leaf Rag”这首曲子广受欢迎。在Theodore Roosevelt 当政期间,曾举办过一次晚宴,总统17 岁的女儿Alice 请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在宴上演奏Joplin 的这首曲子。乐团指挥表示并没听说过这首曲子,Alice 信誓旦旦地说乐团里的小伙子们经常为她弹奏这首曲子,最终Alice 的请求得到满足。其实,这首曲子早期的一个版本就是出自美国海军陆战队军乐团之手。

 

虽说“Maple Leaf Rag”并不是首次发行的拉格泰姆纯音乐,首支曲子应为1897 年William Krell 的“Mississippi Rag”, 但“Maple Leaf Rag”这首曲子却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大多数的拉格泰姆乐曲都是三段式的结构,但“Maple Leaf Rag”分为四段。这首曲子的旋律部分迂回曲折,让人惊喜连连,低音部分的构思也是同样的巧妙。

 

Joplin 有着复杂的音乐理念,雄心勃勃的他有意探索拉格泰姆以外的音乐领域,比如芭蕾和歌剧,但Stark 并不看好,还曾试图阻止。晚年的Joplin 患有三期梅毒,1911 年上演的歌剧Treemonisha 更是加重了其病情,他的身体越发虚弱不堪。最后的一次表演是在1915 年哈莱姆的林肯剧院,舞台效果很糟糕,只有他一人的钢琴伴奏。

 

七十年代复兴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家古典音乐唱片公司在Joplin 和拉格泰姆复兴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Nonesuch Records 发行了Joshua Rifkin 的Piano Rags by Scott Joplin , 一经推出大获成功。Rifkin 又录制了另外两张Joplin 音乐的专辑,随即引得其他有影响力的音乐人相继效仿。导演George Roy Hill 选择“The Entertainer”这首曲子作为其1973 年指导的大萧条时期的电影The Sting 的主题曲。尽管选择拉格泰姆音乐多少有点与时代特征不符,但Marvin Hamlisch 还是摘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配乐大奖,他改编的这首主题曲登上广播电台流行榜。

 

有资料证实,1971 年吉他手David Laibman 与Eric Schoenberg 录制的The New Ragtime Guitar 这张专辑,其指弹元素借鉴了Joplin。有关这张专辑的背后故事,制作人Sam Charters 在唱片封套的文字里解释说,请来了Laibman 独自研习这一特定音乐风格。Charters 写道:他尽力了,想尝试完整的钢琴拉格泰姆,但他真的做不来,但他真的已经很拼了。

Dave Van Ronk 建议将这些曲子切分成两把吉他演奏。Laibman 的表亲Schoenberg 当时正在学习拉格泰姆,所以就加入了录制团队。这张专辑的开篇曲就是“Maple Leaf Rag”。Laibman 是在英格兰牛津罗斯金学院学习期间,从大跨度钢琴手Keith Matthews 那里学会的这首歌。

 

如今的Laibman 已是一名作家、布鲁克林学院经济学名誉教授,偶尔去帮忙录制拉格泰姆专辑,他说:“我和Eric Schoenberg 演奏的那首‘Maple Leaf’是在Keith 那版的基础上演绎的。那个版本多少有点不正宗,多少有点迪克西兰爵士乐的味道。直到后来,我才从Joshua Rifkin 那里听到了正宗的‘Maple Leaf’,Joshua 的这版很正、很有活力。我在听了之后对Joplin 越发感兴趣了。”

 

将Joplin 的音乐改编为吉他曲

 

The New Ragtime Guitar 的改编影响了诸多吉他手,其中包括曾荣获国家指弹冠军的唱作人Bob Evans,在此分享的谱子就是他所演绎的“Maple Leaf Rag”。包含A、B 乐段,然后重复第一部分按照Joplin 的 结构但要省去最后两个乐段。虽说是有所删减,但是演奏起来还是同样的活力四射,演奏视频可以登录YouTube 观看。

 

虽说“Maple Leaf Rag”并不是首次发行的拉格泰姆纯音乐,但却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曲子。

 

这首曲子谱子写的是Ab,但Evans 弹的是A 调,变调夹夹二品,听起来像是B,要比原调高出一个半音,这样用吉他弹起来更容易上手。(假如你想弹Ab 调,那就把吉他调低半音,不用夹变调夹。)Evans 说:“当你弹奏钢琴拉格泰姆想要找一个适合的调,似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挑战。所谓一个合适的调,就是可以奏出大量的交替低音,同时可以自由沿琴颈上下移动。所以你会不由自主地摆脱标准和弦手型。”

 

有关“Maple Leaf Rag”的其他难点,其中之一便是处理A 段中上行A 小调琶音的四个八度音。Evans 解释说:“没办法,吉他上没有那么宽广的范围,所以你要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应对这个难题。而且每个人处理的方法略有不同。”

 

根据乐谱,在第八小节,Evans 的处理方法是演奏A 小调琶音时在一弦和二弦上加上一对竖琴泛音。这样防止沿指板向上碰到高音。这种泛音的弹法是,先按传统的方法弹奏五品音,食指横按。同时,食指保持不动,再向上推12 品,即17 品处,轻轻地用拨弦手食指在品丝正上方用拨弦手的大拇指拨奏音符,以此来奏出泛音。如果泛音指法无误,弹出的泛音明显要比按出的音符高出一个八度。

 

相比于YouTube 上发布的其他版本,Evans 的这版改编十分轻快;他用了一些空弦音带出活泼之感,而且免去了过多的横按指法。这一技法在第二段V 和弦(E7)中的下行高音中有所体现。有些乐手一开始演奏这段的时候用的是三音横按。Evans 并没有用横按,而按出的高音与空弦音交错进行,打造出一种天籁般宛如竖琴的效果。

 

Joplin 希望钢琴演奏家谨遵乐谱演奏;而吉他手,鉴于无法用吉他完全按照乐谱演奏,倒是有些可以自由发挥的余地。Evans 在谈起最初着手改编拉格泰姆时说道:“我最开始改编拉格泰姆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有点照本宣科,特别是当我处理钢琴转录谱时。现在我更愿意以一种诠释性的手法去处理改编。”

 

Laibman 演奏拉格泰姆时用的是降D 调弦,D 大调,他说:“你立刻就会明白,你是没办法将钢琴谱每个音符都直接转录成吉他谱。转录的过程多少有点像翻译诗歌。你一直在传神与传意之间徘徊。恰当的处理方法,有时候必须以传神为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