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在Frank Fairfield 现身NPR 的Tiny Desk Concert 两周之后,这原本对Frank 而言是一个事业提升的契机,但是这位充满怀旧情感的艺人却宣布就此永远放弃音乐事业。
“我只是觉得我要正式声明一下,至少向你们几位交代一声,最终,我决定远离乐坛的喧嚣。”这位器乐多面手在一则Facebook 的帖子里这样写道,他粉丝众多,包括CarolinaChocolate Drops 的Don Flemons。
Fairfield 说:“我觉得我拿不出什么东西了,像我这么平庸的艺人,还要面对博客界多元世界的所有玩班卓的无所事事博友们费尽心机的开扒与监视。”
粉丝们都鼓励回应他,但是Fairfield已无意反对。他写道:“今年零零散散还有些定好的演出日期,我还是要尽力完成。但愿以后我一个音都不要碰。”Facebook 上的这条消息已被删除,Fairfield 的代理人拒绝发表进一步的评论。但是炮轰并未就此停歇:一些在线评论者在回应Fairfield 的通告的时候,还在不断地重复攻击这位加州艺人的嗓音以及演奏水平。
‘正如新青年所说,嫉恨你的人还会继续恨你。慢慢地,你就要脸皮厚起来。’
Fairfield 并非是遭受网络暴力责难的第一人。一些争议还牵涉到一些热点社会问题。2013 年,民谣歌手Ani DiFranco,因积极倡导进步改革事业而广受关注,但因她所预定的南部演出场地是美国黑奴时期的南北战争前的宅邸,她被打上了种族歧视的标签。即便是最无害的吉他弹奏技巧,也会招致网络众怒:Milk CartonKids 的吉他手Kenneth Pattengale 称他因变调夹夹得过高而备受指责,其实这不过是个人寻常习惯罢了。
没有几个人能抵得住网络上接连不断的诽谤。根据2014 皮尤研究中心数据,大约40% 的成年网络用户曾遭受骚扰。那么,艺人在面对如此打击人心的苛责时,应该怎么处理呢?饮弹自杀?不管不顾?坚强起来?放弃?
获奖小提琴手Ray Chen 说,首先第一步,要敢于面对现实:再也回不到那个大家可以大肆宣扬自己观点的美好新世界了,不管是多么的荒诞无稽。26 岁的Ray 说:“那些键盘手都当自己是评论员,这在网络空间再正常不过了。”堪萨斯社交媒体运营专家Kiran Ross 说,面对诽谤,置之不理通常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有的时候,需要你站出来回应。Ross 说:“让别人在你Facebook 页面给予严肃评论与让别人恶意中伤完全是两码事。”
Chen 在Twitter、Facebook 还有音乐分享平台SoundCloud 上的粉丝超过两百万,他觉得社交媒体总的来说利大于弊。他说:“社交媒体力量真的是太强大了,你可以带着粉丝周游世界,而且每天都可以与他们交流沟通。”
Chen 偶尔也曾收到网络恶评的中伤,但他觉得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他笑道:“正如新青年所说,嫉恨你的人还会继续恨你。慢慢地,你就要脸皮厚起来。我意思是说,别人在大街上冲你嚷嚷,你也管不了,索性走开就好。”
‘那些评论看也不要看,因为你看了之后会抓狂。’
Bobby Owsinski 深知网络攻击会凶残到何种地步。Bobby 是一名洛杉矶音乐制作人, 曾撰写Social Media Promotion forMusicians 一书,他回想起在某个著名博客上描绘一人时的情景,眼睁睁看着评论区一步步沦陷为厌恶的深渊。
Owsinski 回忆说:“大家像疯狗一样乱咬我写的那个人,太不堪入目了,所以他们就让我把那篇文章给删了。”
Owsinski 建议说,试着去忽略那些怀恨在心的人,但要留心更多潜在的评论。他说:“如果还有理论的余地,深思熟虑之后立马回应,然后忽略。我是说要完全忽略,那些评论看也不要看,因为你看了之后会抓狂。”
Owsinski 关于规避社交媒体麻烦的首要准则:想好再发布。他说:“我觉得你发布的每一条信息都应该非常专业。谈论你的音乐、巡演、你在录音棚里;所有的东西都要与音乐有关,不要谈一些题外话。”
谈及骚扰,并不是所有的社交网站都是人人平等的。比如说,Twitter 和YouTube 似乎将其阴暗面带了出来,或许是因为大家可以轻而易举地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而Facebook,一般需要大家使用真名注册,所以说恶意中伤事件相对少一些。
芝加哥小提琴手兼作家Ellen McSweeney说,带有节制监管的博客是展开理性讨论的良好平台。她并没有经历过网络骚扰,尽管她曾发过有关新音乐里性别的话题博文,她原话是这样说的“没有节制的话,网络暴力可想而知”。
McSweeney 的博客评论区由编辑管理,大多数人用的都是真实姓名。McSweeney 说:“对我来说,假如有人在某篇文章下方留了匿名评论,我一般不会放在心上。我很尊敬那些敢于为自己言论负责的人,就算我特别反对他们的观点。”